10月16日招生就业中心协同教务处对接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组织招生就业工作分析与反馈会。副校长刘星、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马庆林带领班子成员和毕业班辅导员、教务处综合科科长罗亚杰、招生就业中心负责人带领部门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由招生办主任朱雪松就目前全国高考改革形势和2023年学校总体招生情况进行了介绍。

招生办渭南区域负责人张颐围绕招生办撰写的《语言文化传播学院2023年招生情况分析报告》,对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近三年整体招生情况、各专业招录情况、分省份招录情况等多维度多角度的做了详细数据介绍和解析,并对今年小语种专业招生困境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语言文化传播学院人员参与招生宣传工作情况;围绕新生座谈会和新生问卷调查中生源群体和填报意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反馈。

招生就业中心副主任侯磊对当前全国的就业形势、学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语言文化传播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202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就业方面工作的介绍与数据分析,会上就“双减”政策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随后,招生就业中心主任刘佳进行了补充发言,她首先向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对招生就业工作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工作思路,就如何落实专事专做、强化危机、忧患意识,和着力研究新政策,探索招生就业新路径等方面与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沟通。
教务处综合科科长罗亚杰紧扣学校目前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围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等三项政策文件中涉及二级学院和招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马庆林代表学院,分别从专业建设和申报、招生宣传方式的创新和拓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下一阶段学院的工作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就目前生源群体的变化问题,也提出了招生宣传方面的建议与意见;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赵旭东围绕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发言;副书记杨峰就校企合作、积极拓岗等就业相关问题做了发言;毕业生辅导员代表也进行了补充发言。

与会人员还围绕升学率提升、就业观引导、就业岗位拓展、创新招生手段等内容,进行了集中探讨和深入交流。
会上,刘星副校长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学校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做了发言,他指出:一是聚焦“出口”,全面准确把握上级主管单位有关指导意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就业办公会要统筹协调就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各学院要抢抓黄金招聘季节,多措并举严抓落实,有实效的推进就业工作,确保各专业高质量就业。二是聚焦教育教学,强化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要发挥名师效应,深挖专业特色,发挥校友联络员作用,重视“把明德带回母校”社会实践宣传活动,探索筹建语言类校友行业分会。三是聚焦“进口”,全面系统研究新高考改革,根据政策导向,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科研论证和研讨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人才预测、预警体系,在盘活专业存量的基础上调结构、稳规模。四是要求招生就业中心要加强与二级学院的沟通与联动,善于发掘和收集二级学院对招生就业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

本次走访调研结束后,招生就业中心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主动思考,提前谋划,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为2024年招生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